六六配资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文明实践阵地已成为大家业余生活的好去处。”在7月11日召开的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鹤山市委书记刘志刚分享了他眼中的文明新风尚。
如何让文明抬头可见、美好驻足可观、幸福触手可及?鹤山自2012年启动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文明城市创建的全过程各方面,着力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交出了一份“惠民”答卷。在5月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鹤山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六六配资
鹤山面貌日新月异。鹤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供图
打造文化品牌,让优质资源扎根基层。发挥本土文化名人效应,建设以鹤山籍著名儿童文学家任溶溶为主题的书屋15间,创设“任溶溶作文奖”,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阅读品牌,推动建设“书香鹤山”。广泛开展村歌唱起来、村晚演起来、村赛办起来等群众性系列活动,以传统节日为纽带,举办春节龙狮巡游、端午三夹龙舟赛、中秋陈山香火龙等“我们的节日”特色民俗活动,营造浓厚文化氛围。以古劳水乡为核心,将农耕文化、非遗传承与现代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本。
凝聚群众力量,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创新开展“文明Yeah(夜)集”、文明夜校等项目,开设书画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文明实践活动,年均惠及群众35万人次。长期推行“网格化”“志愿楼长”等常态化创建机制,已有359支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一线,2000余名“志愿楼长”扎根社区服务邻里,6.5万名志愿者汇聚成文明暖流。3名全国劳模、3名“中国好人”、6名“广东好人”等先进典型的善行义举,持续引领社会风尚,凝聚起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南方农村报记者林伊晴 实习生陈诗敏
铁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